【防治】苦瓜长白毛患的是菌核病,了解发病规律,4项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


??苦瓜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, 别看瓜条长的丑陋, 表皮长有癞"疙瘩", 瓜果还有点苦, 但其营养丰富, 尤其常吃苦瓜, 能提高人体免疫力, 降低血糖, 有效预防病菌侵染和抗癌, 深受消费者欢迎, 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, 效益突出 。 但是, 苦瓜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害的侵染, 有的只对叶片侵染形成叶斑, 对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, 有的则为害根系影响营养运输降低产量,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则是侵染果实或茎蔓, 尤其是果实上长出白色霉毛的病害——苦瓜菌核病 。
??

【防治】苦瓜长白毛患的是菌核病,了解发病规律,4项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

文章插图

??苦瓜菌核病近年来发生越来越严重, 主要是由于露地或温室大棚种植连作重茬增多, 病菌基数大、侵染机率高而引起的, 该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, 常常造成瓜条品质下降, 商品性降低而引起经济效益严重下降, 使辛苦种植的苦瓜长白毛, "苦"了瓜农, 一春零八夏闹个"白忙活" 。
??
??那么, 苦瓜菌核病田间发病如何识别, 是由什么病菌引起的, 有哪些发现规律, 如何有效防治呢?下面为您介绍苦瓜菌核病防治技术 。
??
??一、苦瓜菌核病发病症状
??
??苦瓜菌核病主要危害果实和茎蔓, 多发生在茎基部或瓜秧的中、下部 。
??
??1、果实受害症状表现 。 果实发病主要是病菌侵染花器后, 瓜条与花瓣连接处出现水浸状的软化, 在其表面生长出浓密的绒毛状白色菌丝, 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。 长相难看, 看后使人"厌烦", 商品性降低 。
??
??2、茎蔓受害症状表现 。 病菌侵染茎蔓后, 最初形成褐色水浸状病斑, 病组织开始软化, 并迅速发展, 湿度大时病部就会出现白色的霉层, 发病部位以上的茎、叶迅速枯萎, 发病后期病部产生白色菌丝和黑色如鼠粪状的菌核 。
??
【防治】苦瓜长白毛患的是菌核病,了解发病规律,4项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

文章插图

??二、苦瓜菌核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和习性
??
??1、病原菌形态特征 。 苦瓜菌核病是由子真菌界的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引起的 。 菌核最初为白色, 之后其表面变为黑色鼠粪状, 大小不等1.1~6.5×1.1~3.5mm, 由菌丝体扭集在一起形成 。
??
??2、病原菌习性 。 除侵染苦瓜等葫芦科作物外, 还侵染茄科、十字花科、豆科等多种蔬菜 。 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最适温度为20℃, 在50℃温度条件下5分钟即可致死 。 主要在茎和瓜上发病 。 干燥条件下, 病原菌可存活4~11年, 但经水田浸泡1个月即可腐烂 。
??
??三、苦瓜菌核病发病规律
??
??1、侵染途径 。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形式遗留在土壤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 。 当条件适宜时, 菌核即开始萌发, 之后通过空气进行传播, 多数是从苦瓜的花和衰老叶片侵入植株, 然后病菌以分生孢子形式再与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 。
??
??2、发病条件 。 低温、湿度大, 早春或晚秋阴雨连绵, 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;重茬连作或连年种植葫芦科、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易发病;低洼易涝地, 田间排水不畅积水地易发病;偏施氮肥田间郁闭, 或晚秋遭受霜害发病重 。
??
??四、苦瓜菌核病综合防治措施
??
??1、选育优良品种, 开展种子消毒 。 不同品种对菌核病抗性是不同的, 生产中应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良高产抗病品种, 减轻病害 。 自留种子的应选择健株瓜条留种 。 为防止种子带菌, 播种前可用56℃温水浸烫种子10分钟, 或用10%盐水漂洗种子2-3次, 杀灭混杂在种子里的菌核;还可以用种子重量0.4-0.5%的50%异菌脲悬浮剂进行种子包衣, 切断菌源 。

推荐阅读